研经日课第154天
阅读经文:使徒行传15:1-12
问题思考:
1、在安提阿新成立的外邦人教会,与较老的耶路撒冷犹太教会间所争论的问题是:“外邦人根据什么条件可以得救?”(a) 保罗和巴拿巴(参14:27);(b) 犹太教的教师们(1,5节),各作了怎样的答复呢?请写下你认为得救所不或缺的条件。
2、7-11节。彼得用哪三个事实提醒耶路撒冷的议会?他从这些事实引申出什么结论?先进的教会或成熟的基督徒,能从基督教中非必要的行为或礼仪,硬要不同文化的新兴教会或初信的人遵守吗?
注:
6-21节。路加只记录了结论。这次的讨论课能历时多日,而且经过热烈的辩论。
思考默想:
一
(a) 保罗和巴拿巴的立场
外邦人得救完全依靠基督的恩典和因信称义(12节)。
依据:亲眼见证神为外邦人”开了信道的门”,圣灵在外邦人身上运行神迹,证明神已接纳未受割礼的外邦信徒。
所以救恩不需附加犹太律法(如割礼)。
(b) 犹太教师的立场
外邦人必须受割礼+遵守摩西律法才能得救(1,5节)。
依据:将割礼视为神选民不可废除的永恒之约(创17:9-14),认为外邦人需先成为犹太人才能得救。
得救不可或缺的条件
1、神的恩典
2、信靠耶稣基督
3、内心被圣灵洁净
二
1、彼得引证的事实
① 神主动拣选外邦人:神借彼得的口首次向外邦人(哥尼流)传福音——神亲自打破犹太人与外邦人的隔墙,显明救恩的普世性
② 圣灵同等印证:赐圣灵给未受割礼的外邦人,如同给犹太人——神以圣灵洁净外邦人的心,<br>信心才是称义的标准
③ 律法无人能负:犹太祖先与今人皆无力承担律法的重轭 —— 救恩唯靠主恩典,犹太人与外邦人”同得救恩”
结论:
救恩本质是恩典 → 犹太人与外邦人同因信得救,无需附加律法要求。
2、文化适应问题的反思
错误做法:将文化传统(如礼仪、饮食)等同于信仰核心;要求新兴教会全盘接受母教会的传统模式 ;以”属灵成熟”为由强制定规。
正确原则 :区分救恩本质与文化表达:核心真理不可妥协,非必要礼仪需尊重文化差异;尊重圣灵在多元文化中的工作:神已在不同群体中运行,不可强加额外重担;在基要真理上合一,在次要事务上自由。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