真真假假·研经日课第67天
阅读经文:创世纪27:1-45
问题思考:
1、试探索这个故事中每个演员所扮演的角色。他们各自受到什么动机的影响?上帝为何喜悦赐福给雅各?比较罗9:10-13。
2、以扫的悲伤,其本质为何(34,38节)?与悔改有关吗?比较来 12:17;林后7:10。
默想:
一
(1)以撒(父亲)
角色:年老眼盲的父亲,本应引导家人遵行神的旨意,但因偏爱以扫,试图违背神的计划。
动机:
1、偏爱长子——他偏爱以扫(创25:28),可能因以扫是个“能干的猎人”,符合他个人的喜好。
2、坚持己见——尽管神在创25:23已预言雅各将成为大的,然而以撒仍然私下计划祝福以扫,试图改变神的拣选。
(2)利百加(母亲)
角色:聪明但充满操控欲的母亲,为了让神的应许应验而使用诡计。
动机:
1、保护雅各——她深知神的应许(创25:23),也许认为自己必须帮助神的计划实现。
2、偏爱小儿子——她的偏心影响了她的决定,使她策划欺骗丈夫的计划。
3、短视的计划——她让雅各欺骗父亲,虽得到了祝福,却也导致雅各不得不逃亡二十年。
(3)雅各(小儿子)
角色:诡诈但渴望神祝福的人,透过欺骗得到了长子的祝福。
动机:
1、想要神的祝福——雅各早在创25:31-34就已买下长子名分,现在更想得到实际的祝福。
2、胆怯但顺服母亲——他害怕被发现(创27:12),但仍然按照母亲的指示去欺骗父亲。
3、以人的方式获取祝福——他没有信心等候神的时间,而是用欺骗达成目标。
(4)以扫(长子)
角色:轻看属灵祝福的人,最终失去神的拣选。
动机:
1、肉体的欲望——以扫轻易出卖长子名分(创25:29-34),说明他更看重物质而非属灵的祝福。
2、短暂的悲伤——当他失去祝福时,他痛哭(创27:34),但他的悲伤并非因得罪神,而是因失去好处。
3、寻求报复——他没有悔改,而是想杀死雅各(创27:41),这反映他的心仍然刚硬。
神为何拣选雅各?(比较罗9:10-13)
在罗马书9:10-13,保罗引用此事件说明神的拣选基于祂的主权,而非人的行为:
“将来大的要服侍小的”(创25:23)——这表明拣选是神的计划,而非因人的善行或努力。
“雅各是我所爱的,以扫是我所恶的”(玛1:2-3)——不是因雅各比以扫更好,而是神的恩典临到雅各。
神的拣选不依赖人的作为(罗9:11)——神的旨意会成就,即便雅各用欺骗的方式得到祝福,最终他仍然要经历神的熬炼,学会完全信靠神。
小结:
1、以扫被弃绝,不是因为他失去了祝福,而是因为他本就轻视属灵的产业。
2、雅各被拣选,不是因为他品格优秀,而是因神的恩典。神会塑造他,使他最终成为真正的信徒(创32:28)。
二
(1)以扫的悲伤(创27:34,38)
他“放声痛哭”(创27:34),但他的痛苦是因为失去了祝福,而不是因为他得罪了神。
他恳求父亲:“我父啊,求你也为我祝福”(创27:38),但他忽略了自己之前轻看长子名分的错误。
他对雅各的反应不是悔改,而是愤怒,想要杀死弟弟(创27:41)。
(2)这是否是真正的悔改?(来12:17)
希伯来书12:16-17警告信徒不要效法以扫:“他后来想要承受父的祝福,竟被弃绝,虽然号哭切求,却得不着门路,使他父亲的心意回转。”
这里的“号哭切求”指的是他悲痛的情绪,而不是向神悔改。
他不是因自己的罪悔改,而是因失去祝福而痛苦。
“得不着门路”——表明他没有真正悔改,因此无法改变神的决定。
(3)属神的忧愁 vs、世俗的忧愁(林后7:10)
哥林多后书7:10区分了两种忧愁:
1、“依着神的意思忧愁,必生出没有后悔的懊悔来,以致得救”(真正的悔改)——彼得三次不认主后痛哭(太26:75),但他真正悔改,并被耶稣恢复。
2、“世俗的忧愁是叫人死”(仅仅是伤心,却没有改变)——以扫的悲伤就是世俗的忧愁,他哭泣,但仍然选择杀害雅各,而非悔改。
(4)应用:我们如何避免像以扫那样?
1、不要轻看神的恩典——以扫因一碗红豆汤丢弃了长子的名分(创25:29-34),今天我们是否因世界的诱惑忽略了神的呼召?
2、真悔改 vs、仅仅伤心——我们面对失败时,是向神悔改,还是只为失去的机会感到懊悔?(林后7:10)
3、珍惜神的祝福——以扫到头来失去了神的应许,而雅各虽有失败,但最终被神改变(创32:28)。我们是否愿意顺服神的塑造,最终得着祂的祝福?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