坚持祷告·研经日课第63天
阅读经文:路加福音18:1-17
问题思考:
1、1-8节。我们为何需要坚持不断地祷告?这个比喻如何说明这点?注意比较与对比的那些要素。
2、9-14节。法利赛人的错误是什么?他献上感谢是错的吗?神对人的祷告有什么要求呢?
3、17节。你认为耶稣是指小孩子的哪些特性呢?
默想:
一
这段经文通过「不义的官与寡妇的比喻」,强调持续祷告的必要性。耶稣指出,若连一个不敬畏神、不顾念人的官都因寡妇的纠缠而妥协(路18:4-5),那么公义慈爱的神必更会回应祂子民的呼求(路18:7-8)。
对比与核心要素:
不义的官 vs 公义的神:官的行动出于自私和厌烦,而神的回应出于爱和信实。
寡妇的坚持 vs 信徒的恒切:寡妇的哀求是出于无助与绝望,信徒的祷告却建立在神的应许之上(参太7:7-11)。
短暂忍耐 vs 终极拯救:耶稣提醒门徒在困境中要「常常祷告,不可灰心」(路18:1),因神的救赎必速速临到(路18:8)。
应用:
坚持祷告不是机械式重复,而是对神主权和应许的坚定信靠。即使看似延迟,神的回应必在祂的时间中成就。
二
法利赛人的问题在于自以为义的骄傲(路18:9)。他表面「感谢神」,实则夸耀自己的行为(禁食、奉献),同时贬低他人(路18:11-12)。他的祷告本质是自我中心,缺乏悔改与谦卑。
神对祷告的要求:
谦卑与诚实:税吏的祷告简短却深刻——「神啊,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!」(路18:13)他承认自己的罪,全然依赖神的怜悯。
悔改的心:耶稣强调「凡自高的,必降为卑;自卑的,必升为高」(路18:14),表明神看重内心的姿态,而非外在的宗教表现(参诗51:17)。
错误的核心:法利赛人将「宗教行为」当作与神交易的筹码,而非对恩典的回应。他的感谢是虚假的,因他否定自己需要救赎。
三
耶稣说「凡要承受神国的,若不像小孩子,断不能进去」(路18:17),强调的是单纯、依赖与谦卑的特性:
完全的信任:孩子本能地依靠父母,信徒也需全然信靠神的供应(参太6:25-34)。
无伪的谦卑:孩子不因身份或成就自夸,正如天国子民需承认自己的「灵里贫穷」(太5:3)。
开放的接纳:孩子对真理的接受不掺杂世故的算计,信徒也需以「信心」领受神的国(可10:15)。
应用:
进入神国要求我们放下自我优越感,像孩子般以单纯的心接受神的恩典,而非靠行为或智慧(参林前1:26-29)。
总结
这段经文呼召信徒以恒切、谦卑和孩童般的信心生活。祷告是信心的行动,敬虔是内心的降服,而天国属于那些单纯倚靠神的人。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