研经日课第54天: 律法与怜悯之间的平衡—在管教中的悔改
今天的灵修让我深深反思自己在管教孩子时,是否像会堂的管事一样,过分强调律法,却忽略了怜悯与爱。路加福音13:10-17中,耶稣医治了那位被捆绑十八年的妇人,但管会堂的人却因耶稣在安息日行这事而愤怒。他所关注的是律法的规定,而不是人的需要。这让我不得不问自己:在管教孩子时,我是否也过于关注规则,而忽视了孩子的心?
我是否成为律法的代言人,却忘记爱的本质?
作为母亲,我时常希望孩子遵守规矩,培养好的品格,这本是对的。然而,我是否在强调规则时,变得像那个管会堂的人一样,只关注孩子是否“做对了”,而忽略了他们内心的挣扎和需要?
• 当孩子做错事时,我是否第一时间指责,而不是耐心引导?
• 当孩子没有达到我的期望时,我是否会感到愤怒,而不是理解他们的成长需要时间?
• 我是否常常用“你应该”“你必须”这样的语言,而不是用温柔的话语鼓励他们?
就像管会堂的人,他看重的是律法的执行,而不是那个受苦的妇人。我的孩子有时是否也在“安息日”渴望得到释放,而我却像那个管会堂的人,仍然用规矩捆绑他们?
神如何管教我,我是否也能用同样的方式管教孩子?
圣经多次提到神的管教:“主所爱的,他必管教,又鞭打凡所收纳的儿子。”(来12:6)但神的管教是出于爱,是为着我们的益处,而不是冷酷的惩罚。在神对我的带领中,我能感受到祂的忍耐和恩慈。祂并没有因我软弱就立刻责罚,而是一次次给我机会悔改,给我成长的空间。
但我对孩子是否有同样的忍耐?
• 当孩子重复犯错时,我是否给他们时间去调整,还是立刻论断他们?
• 我是否在他们软弱时扶持他们,还是只是不断地提醒他们的缺点?
• 我是否用爱的方式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错误,还是只是希望他们“听话”?
在无花果树的比喻中,园丁愿意再给树一年时间,掘开土、加上肥料,让它有机会成长。我是否也愿意在孩子的生命中做那个“园丁”,而不是只想立刻看到结果?
律法与怜悯的平衡
律法本身不是问题,问题在于如何应用。 我不能因为怕伤害孩子就放弃对他们的要求,但我也不能用律法主义的方式去压制他们的成长。真正的管教,是带着恩典的引导,是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做正确的事,而不是仅仅因为“妈妈说了算”。
我需要学习耶稣的方式:
• 用爱去纠正,而不是用惩罚去威吓—就像耶稣医治那妇人一样,祂看见人的需要,而不是只看律法的规定。
• 用忍耐去等待,而不是用急躁去催促—像园丁一样,愿意给孩子时间,让他们在我的爱与引导下结出果子。
• 用榜样去影响,而不是用命令去强迫—孩子的悔改,不是因为父母的高压,而是因为他们在爱中看到了更美的道路。
主啊,我承认自己有时候像那个管会堂的人,只看到孩子的行为,却忽略了他们的内心。我有时急于让他们成为“听话的孩子”,却忘了他们需要我的耐心、鼓励和理解。主啊,求你帮助我,赐我智慧和爱心,让我不仅教导他们遵行你的真理,更用你的方式去引导他们,使他们在恩典中成长。
主啊,也帮助我在孩子软弱时,不是急于纠正,而是像你对待我一样,温柔地扶持他们,给他们时间悔改。愿我的管教不是捆绑,而是释放,不是定罪,而是带来改变。求你在我心里做工,让我成为一位满有恩典与真理的母亲,既持守真理,又流露你的爱。奉主耶稣的名,阿们!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