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忠心的管家·研经日课第59天
阅读经文:路加福音16:1-13
问题思考:
这个比喻的用意不在夸奖管家的不诚实﹐而在于他为将来作了明智的预备。
1、1-9节。财主对管家的吩咐是什么?基督徒(光明之子)应当从世界(今世之子)学到什么智慧?今世的钱财如何能成为天上的财宝?
2、10-13节。从这些经节如何看出耶稣不是在宽宥管家的不诚实?我们当如何用天国的眼光看待我们所拥有的物质?
默想:
一
1、财主对管家的吩咐
财主听闻管家浪费财物后,要求他交账并准备解雇他(16:2)。虽然财主并未直接吩咐管家具体行动,但管家意识到危机,主动通过削减他人债务来为自己铺路。
2、基督徒当学的智慧
耶稣指出“今世之子”(世俗之人)在应对世事上比“光明之子”(信徒)更聪明(16:8)。这里并非认可不诚实,而是强调未雨绸缪的行动力。基督徒当效仿这种为永恒积极预备的态度,但需以正直的方式——例如用财富行善、支持福音事工,而非损人利己。
3、今世钱财转化为天上财宝的途径
耶稣教导用“不义的钱财”(世俗资源)结交朋友(16:9),即通过慷慨助人、支持需要者,建立属灵的关系。这些善行将在永恒中成为见证,使人在神的国里得着“永存的帐幕”(属天的奖赏)。
二
1、耶稣并未宽宥不诚实
忠心原则:耶稣强调“在小事上忠心,在大事上也忠心”(16:10),指出管家虽机警却在小事(钱财管理)上失信,因此不配受托更大的责任。
事奉的专一性:人不能“又事奉神,又事奉玛门”(16:13),表明贪财与不义与神的国价值观对立。耶稣肯定的是管家“为将来预备”的智慧,而非其欺诈手段。
2、天国的眼光看待物质
管家心态:视物质为神所托管的资源,需以忠心管理(16:11-12)。财富是工具,而非目标,应用以促进神国的事工。
超越短暂:世俗钱财终将“无用”(16:9),但若用于永恒之事(如救济穷人、支持教会),便能转化为属天的投资。
优先次序:物质需服从于“真实的钱财”(属灵责任),即先求神的国和祂的义(参太6:33)。
总结
耶稣通过比喻挑战信徒:
1、效仿智慧,而非不义:像管家一样敏锐地为永恒打算,但以正直的方式运用资源。
2、忠心事奉,拒绝贪婪:在小事上显明对神的忠心,拒绝让财富成为偶像。
3、转化资源为永恒:用世俗财富行善、爱人,使其成为天国的基石。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