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要只思虑地上的产业·研经日课第52天
阅读经文:路加福音12:13-34
问题思考:
1、那个财主为将来作准备是不对的吗?他错在哪裡?人的生命在乎什么呢(15节)?
2、基督徒的生活中,应该以什么作为他心中的动机呢?如果认真地去实行这句话,耶稣在这里对我们物质的需要应许了什么?这真理如何实际应用在你自己的处境中?
默想:
一
财主的错误
1、以财富为终极安全感:
财主为“多年的收成”建造更大的仓房,认为“灵魂可以安逸”(19节),误将物质丰裕等同于生命保障。他的计划完全围绕“自我享受”(吃喝快乐),却未考虑灵魂的需要或神的旨意。
2、忽略生命的短暂与主权:
神称他为“无知的人”(20节),因他忘记生命在神手中,死亡随时可能临到(参雅4:14)。他的“准备”本质是傲慢,仿佛能掌控未来。
3、自私的财富观:
财主未考虑用财富祝福他人(如周济穷人),反而囤积独占。他的“成功”标准是自我满足,而非“在神面前富足”(21节)。
人的生命在乎什么?(15节)
耶稣强调“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”,真正的生命是:
与神的关系:灵魂的丰盛在于认识神、遵行祂的旨意(约17:3)。
永恒的视角:财富无法换取永生(可8:36),唯有积攒财宝在天上才有永恒价值(路12:33-34)。
慷慨的生命:以财富为工具服事神与人,活出爱邻舍的使命(提前6:17-19)。
二
基督徒的生活动机
耶稣呼召信徒以“先求神的国”(31节)为人生首要目标,具体动机包括:
1、对天父的信靠:承认神是生命的供应者与护理者(24,28节)。
2、永恒的价值观:轻看短暂的物质追求,看重永恒的属灵产业(33-34节)。
3、爱神爱人的实践:以慷慨分享财富为门徒的标记(33节;参约一3:17)。
耶稣对物质需要的应许
1、必得供应:“你们需用的这些东西,你们的父是知道的。你们只要求他的国,这些东西就必加给你们了。”(31-32节)
神的供应不等于奢华无缺,而是“日用的饮食”(11:3),满足基本需用。
祂的供应方式可能超乎预期(如乌鸦不种不收,神养活它们;24节)。
2、免去焦虑:“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,为身体忧虑穿什么。”(22节)
忧虑是对神主权的质疑,信靠则是承认祂的智慧与良善。
实际应用建议
1、优先次序的调整:
财务规划:制定预算时,先奉献(参玛3:10)、储蓄,再消费,避免被物质欲望主导。
时间管理:每日以灵修、服事为起点,而非被工作或娱乐占据。
2、以慷慨对抗贪婪:
定期捐献:将收入的固定比例支持教会、慈善机构,或帮助有需要的人。
简化生活:减少非必要消费,如清理过剩衣物,体验“施比受更为有福”(徒20:35)。
3、在困境中信靠神:
失业时:祷告交托,同时积极求职,相信神会开路(腓4:6)。
健康危机:专注神的医治与大能,善用保险与医疗资源,不陷入绝望。
经济压力:与教会肢体分享需要,经历“神必照他荣耀的丰富供应”(腓4:19)。
4、培养属灵眼光:
感恩日记:每日记录神供应的恩典(如意外的帮助、账单及时解决),强化信靠之心。
默想永恒:在购物或投资前自问:“这选择能否荣耀神?是否积攒了天上的财宝?”
总结:从财主到门徒的转变
耶稣并非反对合理规划(参箴6:6-8),而是批判以物质为生命根基的心态。基督徒的蒙福之道在于:
以神为乐:在祂的同在中得满足(诗16:11),超越环境的丰俭。
活得自由:不被财富捆绑,能随时为神国“变卖所有”(路12:33)。
成为管道:财富不是终极目标,而是传递神恩典的工具。
正如保罗的见证:
“我知道怎样处卑贱,也知道怎样处丰富;或饱足或饥饿,或有余或缺乏,随事随在,我都得了秘诀。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,凡事都能作。”(腓4:12-13)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