祷告勿功利·研经日课第48天
阅读经文:路加福音11: 1-13
问题思考:
1、2-4节。这段简短的祷词,是我们祷告的“战备口粮”(iron rations)。试思考祷告的哪些方面和哪些主题是最重要的。你的祷告在多大程度上符合这个标准呢﹖
2、5-13节。在这些经文中,赞许怎样的祷告态度呢?这种祷告可以期望得到什么结果呢?有什么理由使我们能对祷告有信心呢?
一
1、主祷文的“战备口粮”特性:
耶稣教导的这段祷词虽简短,却涵盖了祷告的终极方向和核心主题,如同行军时必备的浓缩粮食,提供属灵生命最根本的养分:
神的荣耀与主权:“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”(2节)。祷告的首要焦点是神的圣名和祂的荣耀,而非人的需求。
神的国度与旨意:“愿你的国降临”(2节)。信徒当以神国度的扩展和祂旨意的成就为终极目标。
生命的供应与依赖:“我们日用的饮食,天天赐给我们”(3节)。承认人全然倚靠神的供应,拒绝自我满足的骄傲。
赦免与关系修复:“赦免我们的罪,因为我们也赦免凡亏欠我们的人”(4节)。祷告需以悔改和饶恕为根基,恢复与神、与人的关系。
救赎与得胜试探:“不叫我们陷入试探”(4节)。求神保守脱离罪的权势和魔鬼的网罗。
2、自我反思:
我们的祷告常以“自我需求”为中心,陷入冗长的清单式祈求,却忽略尊神为圣、顺服祂的旨意。若对照主祷文的标准,多数人的祷告需要调整优先次序:
是否先为神的荣耀和国度祈求,再为自己的需要代求?
是否在祈求供应时,仍存谦卑倚靠的心,而非抱怨或掌控?
是否在祷告中真实悔改,并主动与人和解?
是否意识到属灵争战的真实,求神保守生命远离罪恶?
二
1、赞许的祷告态度:
迫切与坚持(5-8节):耶稣用“朋友半夜求饼”的比喻,强调祷告需要“厚脸皮”般的坚持(希腊原文 ἀναίδεια 意为“不放肆的坚持”)。这并非强迫神妥协,而是显明祷告者的信心与渴望。
信靠与期待(9-10节):“祈求、寻找、叩门”是持续性的行动(希腊原文为现在时态),表明祷告是持续信靠的过程,而非一次性的交易。
以神为父的亲密(11-13节):耶稣将祷告的对象指向“天上的父”,提醒我们以儿女的身份坦然无惧地亲近神。
2、祷告可期望的结果:
必蒙应允的承诺(9-10节):耶稣明确应许“凡祈求的,就得着”,但需按神的智慧和主权理解——祂可能按我们的请求成全,也可能赐下更美之物(如圣灵)。
最好的礼物——圣灵(13节):神不会用次好的东西应付儿女,祂的终极礼物是圣灵,即祂自己的同在、引导与能力。
3、信心的根基:
神的父性(13节):祂是完美的父亲,比世人更乐意赐福儿女(对比比喻中“不情愿的朋友”)。
神的良善(11-12节):祂不会以“蛇”或“蝎子”回应祈求,而是按祂的全知赐下真正有益之物。
神的信实:祂的应许永不落空(参林后1:20),即使结果与预期不同,也必成就祂的美意(罗8:28)。
应用与反思
1、调整祷告的优先次序:
以主祷文为模板,每日先为神的荣耀、国度、旨意祷告,再将个人需求交托,并省察生命中的罪与关系。
2、培养“坚持却不强求”的态度:
学习在长期未蒙应允的祷告中,仍信靠神的智慧(如保罗三次求刺离开,神却说“我的恩典够你用”,林后12:9)。
3、以圣灵为中心:
无论所求何事,终极目标是更深入经历圣灵的同在。正如奥古斯丁所言:“你为自己造了我们,我们的心若不在你里面安息,就永不得安宁。”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