研经日课第121天
阅读经文:使徒行传5:17-42
问题思考:
1、使徒们不理会逼迫和警告(比较4:17-21),继续作见证。试思想一下这件事之所以可能,天使(19节)、圣灵(20,32节)和迦玛列(34-40节)所扮演的各种不同角色。你经历过同样的限制而去对人谈论基督吗?
2、试思考来自宗教对立的四种不同反应(17,24,26,33节)。最后他们责打使徒们。比较彼前2:20,21。你是否怕为主作忠心的见证而受苦呢?
思考默想:
一
1、不同角色的作用
天使的干预:天使夜间打开监门,释放使徒,显明神超自然的保护与使命的托付。
圣灵的引导:圣灵赐下勇气,使使徒出监后“立刻”传道,不顾禁令; 圣灵为真理作证,印证使徒的信息是出于神。
迦玛列的智慧:作为德高望重的法利赛人,他理性地劝阻公会:“若是出于神,你们不能败坏他们”,暂时平息了暴力迫害。 他的建议显明神使用人的智慧与制度限制恶者的计划。
2、反思
使徒的坚持非靠己力,而是神多方面的保守:超自然的拯救、圣灵的内住、甚至借“外邦人”的理性拦阻逼迫。我们传讲基督时,或许不会经历天使开监,但圣灵仍赐下勇气,并可能透过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开路。
例如: 在被禁止分享信仰时,别人主动询问信仰经历; 在家庭冲突中,神赐下智慧言语化解敌意。 这是我个人的经历,我想弟兄姐妹会有更多。
二
1、四种敌对反应
愤怒与逼迫(17节):大祭司等人“满心忌恨”,直接逮捕使徒,反映对真理的恐惧与权力受威胁的恐慌。
困惑与不安(24节):公会发现使徒消失后“心里为难”,显明他们无法掌控神的作为。
惧怕百姓(26节):公会不敢暴力对待使徒,因百姓尊崇他们,暴露虚伪的宗教权威。
暴怒与杀害意图(33节):公会成员想直接杀害使徒,反映罪性的极端反应。
2、信徒的回应:为义受苦
使徒被责打后“心里欢喜”,因配为基督的名受辱。
彼得前书2:20-21强调,若为行善受苦是蒙神喜悦的,因基督已留下榜样。
3、反思
对立常源于对真理的抗拒与权力的维护。我们应当: 不惧人的威胁,因“敬畏神”胜过“惧怕人”; 以善胜恶,面对逼迫时,效法基督“不以恶报恶”; 欢喜受苦,视苦难为与基督联合的印记。
我们应当反思是否因害怕被嘲笑、排斥或逼迫,而在应当开口时沉默?例如回避同事对信仰的尖锐提问; 隐藏基督徒身份以避免冲突。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