研经日课第118天
阅读经文:使徒行传3:1-26
问题思考:
1、瘸腿者肉身得到的医治(1-11节),乃是救恩福音之属灵真理的一幅图画。请注意它怎样显示:(a) 人的需要;(b)信心的需要;(c)个人见证的重要性;(d)得救的确据;(e)得救的神迹本身。(彼得在12-16节解释神迹如何发生。)你曾像彼得一样,做了基督与一个有需要的人之间的环节吗?
2、彼得对自己的同胞演说时,他指责他们哪些罪恶呢?他向他们作了哪些应许,并且是基於哪些条件呢?他的话对於我们这些非犹太人可以应用到什么程度呢?
思考默想:
一
1、(a) 人的需要
瘸腿的人从出生就无法行走,象征人在罪中的全然无助与灵性上的残缺。他每日靠乞讨为生,无法自救,正如人无法凭己力脱离罪的捆绑。
2、(b) 信心的需要
彼得说:“我奉拿撒勒人耶稣基督的名,叫你起来行走!”瘸腿的人虽然起初求的是钱财,但他顺服彼得的命令,凭信心“跳起来”。这显明救恩需要人对基督的信靠。
3、(c) 个人见证的重要性
瘸腿者痊愈后,立刻“走着、跳着赞美神”,吸引众人围观,成为活的见证。信徒的生命改变是对福音最有力的宣告。
4、(d) 得救的确据
他的痊愈是即时的、完全的,正如救恩带来生命的彻底更新。
5、(e) 得救的神迹本身
彼得指出,这能力不是出于自己,而是来自复活的耶稣。救恩是神主动的恩典,借基督的受死与复活成就。
我当然曾像彼得一样,做了基督与一个有需要的人之间的环节,作为基督徒,我想这是理所当然的。
二
1、指责他们“弃绝了那圣洁公义者”,要求释放凶手巴拉巴。 他们“杀了那生命的王”,却不知这是神预定要成就的救恩计划。
2、应许:悔改归正后,罪得涂抹、灵里的“安舒”、基督再来时的万物复兴。
条件:悔改(μετανοέω,心思转变)并“归向神”,即离罪信靠基督。
3、对外邦人的应用
虽然彼得当时是对犹太人讲道,但救恩的核心——基督的复活与悔改的呼召——同样适用于万民。保罗后来强调,外邦人因信“同为后嗣”。今日,所有人都需面对同样的选择:拒绝或接受基督,悔改或继续活在罪中。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