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督复活·研经日课第103天
阅读经文:路加福音24:1-12
问题思考:
1、试着将你自己放在复活节早上、那些妇女们的位置上。她们应当感到困惑吗?她们为什么没有想起耶稣说过的话呢?
2、对大梦初醒的门徒来说,复活的故事只是一厢情願(11节)。这故事对你有什么意义?
思考默想:
一
情理之中的困惑:
妇女们带着香料前往坟墓,本是为了完成对耶稣遗体的哀悼仪式。她们的心理状态仍停留在“死亡”的现实里,对复活的可能毫无预备。这种困惑是人之常情。
当时犹太教虽有末日的复活观念,但个体复活在当下历史中并无先例,妇女们难以想象耶稣的肉身复活。
耶稣的受难是突然且残酷的(被门徒出卖、群众倒戈、宗教领袖定罪),她们可能深陷悲痛与绝望,理性被情感遮蔽。
为何忘记耶稣的预言?
耶稣曾三次预言受难与复活,但门徒(包括妇女)因对“弥赛亚”的固有观念(政治性拯救者)而无法理解“复活”的属灵含义。
人倾向于用经验解释未知。妇女们虽听过耶稣的话,但“被杀三日后复活”超越了她们的思维框架,被潜意识过滤或曲解(如认为复活是比喻或灵性升华)。
天使特意强调“记念祂在加利利时对你们说的话”,表明神深知人的软弱,主动介入以唤醒他们的记忆。这显明:信心需要神圣启示的引导;人对真理的理解常是渐进式的,需圣灵的光照。
二
门徒将妇女的见证视为“胡言”(希腊文λῆρος,指无意义的空谈),原因包括:
理性的桎梏:复活违背自然规律,门徒如同多马需要眼见为证;
恐惧与羞愧:他们曾逃跑、否认耶稣,可能潜意识拒绝复活消息,因这意味要面对自己的失败与耶稣的责备;
弥赛亚观的破碎:门徒期待的是一位得胜的君王,而非“死而复活的仆人”,复活颠覆了他们的神学预设。
复活故事对我的意义:
耶稣复活非“一厢情愿”的传说,而是有具体证据的历史事件(空坟墓、多次显现、门徒生命的逆转)。如保罗所言:“若基督没有复活,我们所传的便是枉然,你们所信的也是枉然”(哥林多前书15:14)。
复活证明基督是“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”,信徒的死亡非终点;门徒从怯懦变为殉道者,显明复活的大能可转化人性的软弱;复活是父神对耶稣身份的终极认证,显明祂的牺牲已蒙悦纳,罪债已清。
如同门徒从怀疑到确信的过程,信徒的信仰不必回避理性挣扎,反可在质疑中深化。复活的故事邀请我们将个人的失败、痛苦交托给那位“使无变为有”的神,相信祂能在绝望中开道路。门徒因复活成为见证人(使徒行传1:8),今日你我同样蒙召以生命传递这“一厢情愿”背后的终极真相。
留言